同學們,青春的畫卷里,有操場上揮灑汗水的我們,有教室里瑯瑯閱讀的我們;有考場上仔細做題的我們,有燈光下認真學習的我們。青春,應該是多姿多彩的,但手機的加入,猶如在一幅世界名畫上潑灑一盆濃墨。手機,將活力的、激情的、奮斗的、具有挑戰性的青春,從我們手中奪走,毀掉。
李木子,很優秀的一個男孩,13年通過努力考取了當地的非常不錯的老牌四星級初中,對農村家庭來說是件好事。但一個暑假,李木子迷上了網絡游戲,整天纏著家長要買手機,否則絕食、逃學、反抗。因為一部手機,導致他在班里的成績一落千丈,由全班的前三滑落倒數第一。并且因為長期玩手機引發手機依賴性,作業難題找答案,過度沉迷網絡小說,導致視力急劇下降,意識到手機危害時,他已經逐漸喪失求知欲,產生厭學情緒。最終休學過早進入社會打工。
范哲,班級很優秀的一個孩子,16歲進入初三年級時班級第一名,老師家長眼中的乖寶寶。中考前三個月,成績江河日下,上課打瞌睡,做作業就犯困。一次數學考試,他竟然在數學試卷中縫寫了武林秘籍的4個字。很自然地,那一次數學考試一塌糊涂。結合平時上課打瞌睡的表現和試卷上莫名其妙的字眼,刻不容緩,家長立即徹查書包和房間,終于在床單下面發現了一部手機。在家長及時監督和引導過程中,范哲同學變得易怒、沖動,消極,最后不得不休學暫緩學業。
也許大家認為這些情況只是個別的極端,說手機會將一個初中生打造成一個瘋子也只是夸夸其談。其實不然。
不久之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布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這位科學家在10年前從全國各地的中下階層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名孩子,將他們分成了兩組: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50名是對手機癡迷的孩子。然后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10年后,調查結果如下:50位癡迷手機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學。另外50名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后選擇在家幫工。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可見,一部手機足可以毀掉我們得一生!
智能手機不僅僅是傷害我們得視力,嚴重會導致我們失明,并且會傷害我們得頸椎,導致頸椎變形。而臨睡前玩手機,手機畫面過于明亮,會影響人體褪黑素的分泌,導致睡眠障礙。沉迷手機的人常常會對運動鍛煉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我們的生長發育。這些傷害都是有形的,醫院對手機依賴癥的數據是可以眼見為實的。
我們每一個青少年,都是父母最大的財富,為了我們,父母和老師嘔心瀝血任勞任怨,作為當年青少年,理應明了生命的意義,以及必須承擔的義務:不僅僅是為自己,更是為親人、為社會著想。
作為學生,我們當以學業為重,手機作為學習和生活的輔助品,使用基本的功能已經是足夠了,比如打電話,看信息。而不應沉迷于手機游戲,
我們一定要遏止手機對我們認知和行為上得腐蝕。我們要有正確的學習行為習慣!努力做更好得自己,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每天進步一點點,持之以恒,為我們每一個美麗可期得未來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