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請允許我對母校,對各位老師說一聲謝謝!樹人是培養我的母校,當年的我因為能夠進入樹人讀書而自豪,未來的我希望母校能因為我而自豪。為了準備這個校慶系列的演講,我很努力地去回憶自己的這三年是如何度過的。不得不說,在樹人分享自己的經歷是一個巨大的責任,因為不排除有同學能夠把演講中的一兩句話記住若干年。就比如我自己,至今仍然記得初中班主任在班會上分享的羅伯特的詩《未選擇的路》:樹林里有兩條路,我選擇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條,從此改變了我的一生。當然,也有可能你們會什么也不記得。至少在我回憶我當年初中畢業典禮時,我只記得自己在講話時聲音一直在顫抖——你看,連我自己這個演講的人都不記得了。這個發現讓我今天不再那么緊張,讓我不再擔心我的一些經驗可能會又適得其反的效果—— 畢竟,時代在進步,方法也要與時俱進,同學們要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包括我今天分享的一些經驗。
在正式開始今天的演講之前,我想請大家來做一個小小的預測。下面是某位同學的資料,她呢,和在座的各位同學一樣,是樹人的學生,初中三年成績不錯,年級排名耶名列前茅,中考的時候以750分考取揚州中學實驗班,當年的揚州大市第六。進入高中之后,大考基本穩定年級前30名,那么大家猜一猜,她高考之后去了哪里?按照這個趨勢,我們合理推斷一下,是不是應該清北復交?南大、浙大、中國科技大、西安交大也都很棒。(這里可以互動一下)
但是,她最后去了吉林大學,那一年高考她發揮的并不好。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落差有些大?我們接著再往下看她大學做了什么。被吉林大學計算機學院的物聯網工程專業錄取后,大一她以專業第一的成績選拔到理科試驗班(唐敖慶計算機班),大三的暑假參加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暑期交流,大四的寒假參加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短期交流項目,同時,她在上海英特爾亞太研究院實習了7個月,現在被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碩士項目錄取。
這里我貼一張世界計算機學科的大學排名,卡耐基梅隆大學排在第三名,亞洲最好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在第10位,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分別排在第17位和第20位。當然,排名并不絕對,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情況。
這個孩子呢,就是我。今年夏天我大學畢業,暑假即將去美國念研究生。我還記得高考分數剛出來的時候,整個人都渾渾噩噩,不敢相信這是我考出來的分數,我真的很希望我媽說,這是騙你的,其實你考得很好。但是沒有,事實就是如此,因為江蘇的家長鮮有把孩子送去東北念書,所以雖然吉林大學是一個排名靠前的綜合類985大學,但是它的分數線沒有那么高,這也就成了我當時最好的選擇?,F在回頭想一想,我的學業經歷很符合拋物線的走勢,從波峰跌倒波谷,再慢慢爬升,當然了,我可不希望這是一個余弦函數圖像,還是跟拋物線那樣,繼續向上延伸比較好。
Part1學業經歷:失敗并不可怕
我不會說什么,我很感謝當時的失敗這種話。失敗永遠是痛苦的,它很輕易地就抹殺掉你的一切努力,動搖你的決心,考驗你的意志,如果人的一生能夠順風順水,誰不希望呢?但是,我必須要說,有些失敗是無可避免的,生活不可能沒有一點失敗,這也是我今天講的第一個主題:失敗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作為樹人的學子,你們也許極其渴望成功,所以非常害怕失敗。說實話,你們眼中的失敗,很可能就是普通人眼中的成功,畢竟你們坐在這里,就已經超過許多同齡人了。
談到失敗,我想你們大多都會想到考試,比如月考考砸了,期末考砸了,甚至更嚴重一點,中考失利,乃至高考失利。首先我的要說的是,不要怕它。有很多人因為懼怕可能的失敗后果,而選擇不去努力,因為你可以說因為我沒有付出所以我的失敗是理所當然的,一旦你全身心投入了,但還是失敗了,種種愧疚、質疑、難過的負面情緒會席卷而來。你們還年輕,在你們這個年齡段的失敗頂多算是人生的體驗,沒那么可怕,沒有那么多可能的后果,這一次失敗了大不了下一次重新開始,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站起來。
其次,失敗讓我對痛苦的承受力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失敗讓我看清自己,這也是我通過其他方式無法體會的。我發現,我比自己認為的,要有更強的意志和決心。身邊的一些朋友上了大學就逐漸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因為父母和老師不再像初中、高中看得那么緊,于是他們作息變得不規律,晚上打游戲,白天在宿舍睡覺。但是大一那一年的我,還保持中高中的習慣,白天聽老師講課,晚上自習昨晚當天的作業。所以在第一學期結束的時候我考了專業第一。一個良好的習慣,或者說保持上進的心理,是不會被失敗磨滅的,相反,你會發現自己仍然在默默堅持,你已經跨越了那道坎重新上路。不要一直沉浸在失敗的痛苦里。當你很多年后回頭看在看,很可能你會嘲笑當時的自己怎么這么幼稚,還把它當作了不得的大事。
Part2 學習經驗分享
1.舉一反三很重要
平時的考試,你要做好試卷的分析,心理狀態的分析,我們可以允許自己跌倒,但是不能總在同一類問題上犯錯。我相信你們老師平時也強調過很多遍錯題集的重要性,我認為重要的不是整理錯題這個形式,而是它能幫你把錯題分門別類整理好,合并那些相似的錯誤。例如英語的選擇題,這一題可能是因為我不懂這個詞組搭配選錯了,那我就把和這個動詞相關的搭配都整理一遍,原則上整理那些常見的、容易考到的搭配,這樣你通過一道題目就累積了其他的相關知識。
2.不懂的問題及時請教
遇到那些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及時問老師,問身邊的同學,不要給自己留下隱患??赡苷n堂上某個知識點你沒跟上,下課也沒及時請教別人,作業也沒碰上,于是這一個知識點就被你遺忘了,等到期末復習的時候你才發現無意當中埋了許多地雷,考試的時候隨時都有可能爆炸。所以我建議你們不要把當天的問題留給明天。此外,即便是自己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害羞,不要不敢說。你不懂的問題很有可能其他同學也存在疑惑,大膽的提問,大膽地說出自己想法,這一點非常重要。
3.效率是最重要的
或許有的班主任會希望你們一直呆在教室自習,似乎學習時長和學習效率是正比關系。但是從我的經驗來看,與其刻意追求學習的時長,不如提高自己學習的效率。人是理性的動物,哪怕再高效運轉的大腦也需要休息的時候。如果連續學習了幾個小時,我建議你們找一個能夠在短時間內讓你放松,還不會讓你一直沉迷其中的方法,例如跑跑步,打會兒羽毛球,跟同學聊聊天,看一看新聞聯播,等等。學習之余放松一下,是為了改善一下上一個階段的疲勞狀態,能讓你再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但是,有幾個雷區是我必須要指出的:第一,不要玩游戲放松,這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有多少人能做到說好玩一個小時就停止呢? 第二,遠離手機。這一點做起來很難但是真的非常重要。即便你是一個自覺性非常高的人,手機上也有各種眼花繚亂的、吸引你注意力的軟件,QQ群里面的消息一刷就是幾百條,一刷就是一個小時過去了。你被一堆沒有任何價值的信息包含,但事實上這過去的一小時,你可以看書,寫作業,運動,你可以選擇如何讓一個小時變得更有意義,但是玩手機只有可能讓你浪費不止一個小時。
4. 希望找到你自己的學習節奏
一定有人跟你們說過,要早睡早起,早起背單詞效率是最高的,也有人說他晚上自習的效率非常高,十二點之后思路特別清晰。我想說的是,無論別人是什么學習節奏,找到適合你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你們可以找到自己最適合學習的時間段,我自己就是傍晚的時候背英語單詞效率最高,晚上做作業的思路也會更加清晰一些。當然,因為你們現在在上初中,上學的時間是固定的,我還是不建議你們熬夜,盡量早睡早起保證好休息時間。
5.大目標和小任務
我初中的時候,班主任會在開班會的時候,讓我們定下這一學期的學習目標。我相信很多同學也會在心里給自己設定目標,我要考到大概多少分,班級多少名,考到年級多少名。有明確的的目標是很重要的,但它也沒有那么重要,為什么呢,因為大目標的作用是能夠激勵我們始終朝著那個方向前進,因此把大目標分解成我們每一天能夠完成的具體的小任務,才是最重要的。比如,今天我要看一篇優秀作文,今天要完成兩篇英語閱讀理解,今天要寫完數學實驗班,等等,每當自己完成一個就打一個勾,告訴自己這一天過得充實而有意義。不過,設定目標要量力而行,如果不用很努力就可以完成,這個目標是不合格的;但是也不能超量,這樣會失去達成目標的成就感。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的小任務,一步一步去執行,每天進步一點,你會看到自己有質的飛躍。
Part3 鼓勵&建議 人生感悟
雖然說我是你們的學姐,但是我也就比你們大六七歲,我的人生其實也才剛剛開始,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富有挑戰的。但是,我很希望把我從高中、大學這一路走過來感受很深的幾點和你們分享。
1.不要輕易質疑你自己
每當一個人失敗的時候,他很容易陷入懷疑字我的情緒中,會不斷地和別人比較,會覺得自己非常遜色,永遠都做不好。這樣的負面情緒我也經歷過,我也曾經很迷茫過,我忍不住想:是不是我沒有人家聰明,是不是我不夠努力,是不是我就是不行。不要讓自己一直停留在這樣的情緒里,你要看到自己的優點,相信自己的努力。李白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可能別人在某一方面做的比你好,但是你擅長的東西別人不一定會,術業有專攻,你不必苛求自己在方方面面都做到十全十美。
2. The view of god cones from nowhere.
有一種觀點是,上帝的視角是沒有偏見的,因此come from nowhere。而蕓蕓眾生的觀點受到固有知識等等的影響,是帶有一定程度的偏見的,所以是come from somewhere。這是我寒假在劍橋大學聽到一個教授說的。我們常常會有一些刻板印象,對于同學的,對于朋友的,對于老師的,對于家長的,我想說的是,每個人的觀點和想法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同學們應該學會去聽不一樣的聲音。我也鼓勵你們去接觸不同的文化,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價值觀,有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你可以選擇喜歡或者不喜歡,但是你自己的一套價值觀、思想體系不應該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圍內。我希望大家能對這個世界上不同的文化,信仰,種族的觀點有一種開放的心態。
3. 不知道現在還會不會有老師問你們,你的理想是什么?小學的時候,我跟老師我想當科學課,再大一點我想當醫生,現在我的大學同學們聚在一起可能問的都是未來你去哪家公司工作。我觀察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小的時候你的想法很純粹,你想為人類的進步作出貢獻,你想研究最本質的學術,你想過很酷很棒的未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可能變得越來越現實,不僅僅是你,你的父母也是,小時候父母告訴你未來要當科學家可能是要鼓勵你學習,大一點告訴你找一份穩定的、收入高的工作才能生活的更舒適一些。劍橋的教授說,當他看見那么多優秀的學生努力學習只是為了能夠進世界知名公司工作,拿優渥的工資時,他覺得很惋惜,他認為投注在他們身上的教育資源值得一個更好的回報方式。我們無法評判別人做法的錯與對,因為每個人的選擇是不一樣的。我想告訴同學們,你們可以把目光放得更遠一些,問問自己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未來想做些什么?在這個社會,一些短期的高利益的東西會動搖很多人的決定,但是有一個純粹的學術夢想很了不起,想當科學家非常了不起。你們還非常年輕,你們還有很多時間,我非常希望你們在一步一步打牢自身基礎的同時,多思考自己和這個國家,這個世界,和整個人類社會的關系。如何讓自己的一生變得充實而有意義,是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的目標,我也在繼續努力,和同學們一起加油。
也許很快大家就會忘記今天這個演講,但是我希望在這短短的時間里,能讓你們更加堅定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不畏艱難,充滿自信。
謝謝大家!